公保育嬰 留職 停 薪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股價、配息、目標價等股票新聞資訊

國立中正大學 勞工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吳啟新所指導 張雅閑的 育兒豈非「男」事?男性申請育嬰留停之考量與經驗比較探討 (2021),提出公保育嬰 留職 停 薪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育嬰假、育嬰留職停薪、男性育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徐千偉所指導 賴培穎的 我國政府機關育嬰留職停薪政策執行影響因素分析:以臺中市政府公務人員為例 (2016),提出因為有 育嬰留職停薪、育嬰假、育嬰津貼、政策利害關係人、政策工具、政策執行影響因素的重點而找出了 公保育嬰 留職 停 薪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公保育嬰 留職 停 薪,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公保育嬰 留職 停 薪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為減輕育兒父母的負擔,行政院會今天通過多項修正案,包括產檢假將由目前的5天增為7天,軍職與勞工夫妻也放寬夫妻可同時申請育嬰留停。這期間的津貼補助也從每月投保薪資6成,提高到8成。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327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育兒豈非「男」事?男性申請育嬰留停之考量與經驗比較探討

為了解決公保育嬰 留職 停 薪的問題,作者張雅閑 這樣論述:

臺灣男性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比例一直遠低於女性,而公務人員、國營事業員工、一般勞工三種職業的男性在申請比例上亦存在差異。本研究旨在瞭解三類男性的申請考量、申請經驗、回任經驗,並做出比較及分析。研究方法採文獻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以立意抽樣方式訪問公務人員5名、國營事業員工2名、一般勞工3名。研究結果方面,在申請育嬰留停考量部分,經濟絕對是重要考量之一,且經濟餘裕者才較可能申請。此外,男性多不介意配偶收入較高,且對社會觀感有正向期待。而願意做家務的男性也較願意育兒,且男性仰賴女性的申請經驗決定是否申請。然而,男性恐要放棄升遷才能育兒。在男性申請育嬰留停之經驗部分則發現,男性留停期間多有長輩作為其後援

,且男性育嬰留停之心理壓力小於職場工作。至於男性育嬰留停後之回任經驗部分,男性不因經濟、家務分工、社會觀感等因素提前回任,且育兒經驗正向,願意再申請或鼓勵其他男性申請。此外,公務人員、國營員工有較好的回任保障。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一)提高公保育嬰津貼的所得替代率。(二)提高一般勞工津貼補助級距上限。(三)宣導男性平分家務及育兒責任。(四)提供企業組織「男性員工育兒獎勵」措施。(五)鼓勵女性「先申請、先回任」經驗分享予男性。(六)提供男性照顧年幼子女的新手課程。

我國政府機關育嬰留職停薪政策執行影響因素分析:以臺中市政府公務人員為例

為了解決公保育嬰 留職 停 薪的問題,作者賴培穎 這樣論述:

我國公務人員育嬰留職停薪統一的法律規範始於民國86年訂定的「公務人員留職停薪辦法」,但六個月育嬰津貼發放卻遲至民國98年8月1日才開始實施。該項政策規劃之初即為使公務人員能夠兼顧工作與照顧家中年幼子女,平衡職場與家庭照顧之雙重壓力;又其實施之今已20年有餘,公務人員育嬰留職停薪政策執行過程中不同利害關係人如何看待與評價,政策工具的選擇與運用是否發揮政策順服的效果,又真正影響公務人員是否申請育嬰留職停薪的關鍵因素是甚麼?種種問題都值得更進一步深入探討釐清。本研究選擇臺中市政府公務人員作為研究個案,採用次級資料分析及一對一半結構式的面對面深度訪談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再藉由政策執行影響因素、政策工具

及政策利害關係人等理論設計研究架構及分析、詮釋資料。本研究將影響公務人員育嬰留職停薪意願的因素分為「職場環境外部因素」及「個人家庭內部因素」兩大類別,研究發現職場環境外部因素部分較具影響力者為主管對育嬰假的支持程度及育嬰假對未來升遷的影響;個人家庭內部因素較具影響力者為家庭經濟能力、小孩的狀況、價值觀及是否有其他照顧人力。整體而言,公務人員育嬰留職停薪的決策過程中,個人家庭內部因素的影響力超過職場環境外部因素。本研究最後統整分析16位受訪者的訪談意見並回顧政策執行脈絡後,提出以下幾項政策建議:一、建立職務代理人資料庫,增加機關媒合到適合的職務代理人。二、建立主管職位育嬰留職停薪期間的代理機制並

提高主管之間代理業務的薪資補貼。三、針對代理育嬰留職停薪申請人的現職同仁提供升遷評分表加分的獎勵。四、提高育嬰津貼給付數額或延長給付月數。五、建議修正陞任評分標準表將育嬰留職停薪期間的經歷、表現按實際在職月數依比例計分,降低對申請人參加甄選時的不利影響。六、增加育有學齡前子女、家庭有密集性照顧需求者的家庭照顧假。公務人員育嬰留職停薪政策實施至今,雖有將政策適用對象放寬至所有養育三足歲以下子女的公務人員及發放六個月本俸六成的育嬰津貼的重大突破。但政策執行過程中仍衍生各利害關係人因承擔不同政策執行成本所導致的衝突與矛盾,其最根本的癥結依然回歸政策並未解構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框架及解決各利害關係

人的困境。從受訪者訪談意見中發現推廣「母乳親餵政策」強化了以女性公務人員為育嬰留職停薪申請主體的結果,多數女性公務人員因育嬰留職停薪離開職場、失去工作表現與升遷機會。男性公務人員囿於性別刻板印象不敢申請育嬰留職停薪,選擇退出家庭照顧角色維持經濟支柱的角色。單位主管及同事則因難以負荷的業務衝擊對政策心生質疑及反彈,致使公務人員申請育嬰留職停薪過程中需考量許多職場上的潛規則。如此種種,都是現階段公務人員育嬰留職停薪政策的未竟之業,需要透過更細緻的政策設計及討論來以臻完善。